欢迎访问甘肃兴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驻校社工,为民族地区教育送去希望
来源:民政专题 时间:2019-05-23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是东乡族主要聚居的地方,西北民歌“花 儿”的故乡,甘肃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当地人用“这是一群大山坐在一起开会的地 方”来形容东乡县的地形地貌。甘肃兴邦社会工作中心(以下简称“兴邦”)于2014 年起,积极响应当地政府控辍保学的号召,选派专业社会工作者扎根在东乡县深耕细 作,逐渐形成了“驻校社工+女童助学+教师培训”的民族地区驻校社工的教育扶贫模 式。 驻校社工,陪伴支持每一位孩子成长 兴邦于2014年申请到民政部和李嘉诚基金会“大爱之行”留守儿童关爱项目。通 过需求评估、走访调研,兴邦将项目落地到东乡县大树乡,由此开始了农村驻校之 旅。兴邦理事长摆生义对5年前的一幕幕记忆犹新,“启动仪式时,适逢一场暴雨,山 村泥土道路被毁,进山困难,我们束手无策。幸亏黄家村村主任黄文信带着一位村民 开着三马子(一种农用车)来接我们。一边用铁锹填坑修路,一边开动三马子,6里山 路,且修路且前行,整整花了4个小时,路的一侧是深不见底的沟壑。等我们一行6人 到村里时,许多人惊出一身冷汗。” 兴邦社工就在条件如此艰苦的地方开始了驻校社工陪伴成长项目,利用课余时 间,与学校文化课教学形成互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阔视野。比如通过开展一 系列兴趣类的艺术课程、素质拓展、个案服务、小组及社区活动,提升学生的表达能 力、认知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自信心,协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师生及亲子关 系,帮助他们健康全面地发展。 “生如夏花之绚烂”主题夏令营已成为驻校社工的品牌活动。每年暑假,兴邦社 工都会组织东乡大树学区的学生来到兰州,带着孩子们走进博物馆、海洋馆、大学校 园、开展素质拓展训练,让孩子们感知外面的世界,学会坐公共交通工具,学会和陌 生人打交道……很多孩子是第一次走出大山,第一次体验城市生活。“我们通过举办 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们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内生动力,通过努力 争取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自己的家乡。”驻校社工南丽强说,“不仅如此,我们还 对接基金会资源,每年定期在全学区选拔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带他们去南京、洛 阳、西安等地开展夏令营活动,这对孩子们有很深的影响,甚至影响他们一辈子”。 兴邦社工还先后对接政府、社会等各类资源,在东乡县大树学区开展一系列基础 建设,修建水窖、粉刷教室、改造厕所、修缮洗澡间、配备体育设施、开展校园硬化 等,改善当地学校的办学条件。如今,3公里的山路已硬化,路边的绿化杨柳树木郁郁 葱葱;政府帮助村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全盖了新房;黄家小学低矮的教室也由平房 变成了一座漂亮的二层楼;村委会老房子也变成了二层楼,门前还有一个花园广场, 增添了很多健身器材。村民们喜在心里,高兴洋溢在脸上。 自2014年至今,兴邦在东乡县大树学区开展的驻校社工项目已覆盖了全学区10所 小学,先后开展了驻校社工、基础建设等20余个项目,总资金300余万元,受益1.5万人次。
东乡大树学区团结小学校长刘玉强说:“驻校社工链接外面的资源为学校修建蓄 水池,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外面的很多人都在关注东乡的教育。社工们的精神感染 了师生,给学校的教学、全面素质教育的发展帮助很大”。 女童助学,改变一个家庭影响三代人 据调研,由于上学晚、语言不通等原因,东乡的孩子接受教育普遍较晚,尤其女 童因年龄、照顾弟妹和经济等问题影响接受教育,其中经济条件是影响家庭对待女童 的关键因素。 基于此,兴邦社工积极响应当地政府“控辍保学”号召,即时开展了东乡女童助 学计划,通过网络众筹、链接社会资源、申请项目等方式多方筹集资金帮助女童。 2017年7月,兴邦社工开始在东乡县大树学区的10所学校进行走访,了解当地女童的家 庭状况,和学校老师一起动员辍学女童返校。通过与教育部门、教师、家长和学生的 多次沟通,确定将90名因家庭贫困无法完成学业的女童列为首批资助对象,帮助她们 完成学业。2018年,兴邦社工继续开展了女童助学计划,并将规模扩大至东乡的大树 和大塬两个学区,资助的女童也增至140名。 “社工在东乡驻校,为的是造就一个‘不一样的我们’,给我们资助、发助学金 只是一个仪式,更多的是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帮助,也让我懂得了,在这个时代我只有 读书才能走出大山,看到外面更大的世界,将来为家乡做贡献。”大树乡团结小学六 年级的受助女童梅花这样说。 “社工的家访可帮助老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女童助学计划帮助女童提升上学的信 心,也改变家长的思想观念,让家长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支持女童上学。”大树中心 小学的苗玉蕊老师说。 15岁的晓慧在家里排行老大,家里的大小琐事常常要她操心。因为常年干家务, 她的那双手粗糙得与年龄不相符。由于家庭条件所限,父母不想让晓慧继续读书。得 知此情况,女童资助计划的社工通过家访将她确定为资助对象。一开始晓慧的父母对 读书的重要性认识很不够,通过社工的多次劝说,同意了晓慧上学的事情,也开始关 心晓慧的学习了。 海山是土生土长的东乡孩子,家里除了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外,还有年幼的弟弟 妹妹,父母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没有劳动力,一家人的生活在本就荒凉的地 方更艰难。海山本不在女童助学计划的范围内,但考虑到他是孤儿且学习优秀刻苦, 因此成为该计划唯一的“例外”。海山上了初中以后,爷爷鼓励他要好好上学,长大 了出人头地。 教师培训,优秀教师是乡村教育的希望 2018年起,除了驻校社工、女童助学、基础建设等一系列项目继续开展外,兴邦 社工还将目光投到乡村教师这一群体,开展了“共创可持续发展的乡村——大树学区 乡村教师培训计划”。项目通过开展教师培训,引进“教育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培 养学生的自我思考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参与建设自己的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和家乡主人翁意识,参与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的课程理念,提升老师的专业知识 和能力,提高教育质量。
当年9月,兴邦社工与当地教育局共同主办了“共创可持续发展的乡村——东乡县 教师培训”,来自东乡县大树、汪集和龙泉学区的47名教师参加培训;同年12月又举 办了优秀实践教学案例征集活动,有200名乡村教师参与实践教学,有150份实践教学 案例参与评选,兴邦社工整理印刷了东乡县第一期实践教学优秀案例集。目前,东乡 县建立了一个专门培训教师的培训者团队,培训团队由大树学区的3名骨干教师、2名 师范大学的老师和1名兴邦的社工共同组成。 在这个过程中,兴邦社工也建立了长效的跟进机制,对女童定期家访、对所在学 校和老师进行回访,了解她们的学习、生活状况;采取“先考勤,后发助学金”方 式,鼓励和督促家长及时送孩子入学;定期召开家长会、女童线下交流会,搭建女 童、家长、老师与社工的交流沟通机制。兴邦社工还把一部分女童及家长发展成了项 目的志愿者,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影响和改变周围的家长。 从学生个人、学生家庭、乡村教师、乡村学校、所在社区五个层面进行改变,也 许这个改变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但兴邦人将继续坚守在东乡这片热土 上,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助力当地的教育扶贫。 (执笔人:何方,项目执行单位:甘肃兴邦社会工作中心)